Python路径中出现\u202a的解决方法(不用手工删除)
在复制文件对象路径的时候,Windows系统会在复制的路径前面加上肉眼看不到的奇怪信息,这个信息用Python打印出来是“\u202a”。
我们要使用真正的路径,当然要去掉这个看不见的“u202a”字符。目前我在CSDN找到的所有解决方案都是让开发者手动删除“\u202a”,这显然不方便,经过资料查找与测试,我找到了解决方案如下:
使用 path.strip(“\u202a”) 删除“\u202a”,即:
12Path = r'C:\Users\114514\Jupyter\114514.html'Path = Path.strip("\\u202a") #删除“\u202a”
示例:
1 不处理“\u202a”的代码片段:
123Path = r'C:\Users\114514\Jupyter\114514.html'#Path = Path.strip("\\u202a") #不删除“\u202a”HtmlFile = open(r''+Path, 'r ...
CFD研究表明,“平胸即正义”根本站不住脚!
注意:本文于一年前首先发布于哔哩哔哩,部分内容可能缺少时效性。
最近看毕导发布的关于论文投稿的视频,发现其中有这样两篇论文:
图1 B站截图
我对右图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即从ResearchGate上找到了这篇文章,题目是《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Effects of Large Breasts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and Wake of a “Miss Kobayashi’s Dragon Maid” Character》:
图2 论文截图(下面两张配图可能不适合工作时间阅读,故裁剪)
看到这里,熟悉二次元的读者大概就明白啦!Miss Kobayashi’s Dragon Maid就是日本动漫《小林家的龙女仆》。研究者将该动漫中的人物Lucoa作为模型,使用日本埼玉县越谷市的气象数据进行了计算机流体动力学模拟,发现人体较大的胸部有助于减少阻力。具体研究细节我也就不班门弄斧啦,请自行移步文末出处阅读。
论文也提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例如未曾考虑头发对于气流的影响(这可能就是论文仅在ResearchGate ...
【生化环材劝退】这也许是B站最全的生化环材劝退视频集合
我对生化环材类专业的态度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我们需要认识到,学习生化环材相关专业的经济收益是比较低的。如果个人没有专业目标,计算机科学(CS)、金融也许是更容易讨生活的专业;但如果确实喜欢,生化环材诚然是可以突破科学前沿的专业,衣食无忧的前提下选择相关专业也未尝不可。
本文总结了哔哩哔哩弹幕网(B站)上各种类型的生化环材劝退视频,其中有充实的干货,有戏谑的调侃,有温暖的Vlog,期望为大家的专业选择提供参考。
【生化环材劝退】科研即传销——永远别进入生化环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A411t7jT
【生化环材劝退】一张图带你离开生化环材(个屁)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A411q7gV
【生化环材劝退】希望你能勇敢做出选择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K4y1k7Nk
【生化环材劝退】劣币驱逐良币式科研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t4y1C7a8
生化环材大学生现状htt ...
神舟十二号飞船上有哪些黑科技?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6月17日15时54分,飞船历时6.5小时与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6月17日18时48分,3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这艘肩负着历史使命的飞船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凝聚着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如今,中国航天员搭乘着它重返太空,开启为期3个月的驻留。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为了神舟的安全便利,众多设备产品被搭载其上,保证飞船在轨工作的顺利,更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舱门快速检漏仪:确保密封的“安全保镖” 从神舟十二号飞船进入到空间站核心舱,航天员要经历多次穿舱活动,都需要打开和关闭舱门。
维持航天员在舱内生存的气体绝对不能泄漏,舱门是否密封良好是关键,因此精准快速检测舱门的密封性至关重要。舱门检漏仪的作用就是检测神舟飞船的舱门是否达到了密封状态,它通过内部的核心传感系统,感受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舱门是否关闭完好,并向航天员提供“舱门已关好,可以脱航天服”的指令。
早期的神舟飞船是整舱加压,通过检测整舱的舱压变化来判断舱门的密封性 ...
不适合就别读博后了
学士➡️硕士➡️博士➡️院士,这可能是所有科研工作者心中最理想的科研人生,但真正能顺利完成这样的每个科研阶段的人少之又少。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似乎并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综合考量多方因素后弃科研从他业也是一种智慧。
2021年5月25日,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 *’Keep your options open’: postdocs offer advice on academic-research careers* 的新闻报道,在一项美国的调查中近1000名博士后受访者极力主张,正在考虑从事学术研究职业的年轻科学家应该认真考虑未来的职业方向,并建议对学术界以外的职业选择保持开放态度,甚至有相当多的受访者建议不要从事学术事业。
由于本文经授权转载至微信公众号平台,为保证创作者版权,请大家点击下面的链接移步至公众号阅读:
Nature:不适合就别读博后了
在中科院读研的一天
本文是中科院学生在中科院做实验的一天记录。其中扫描电镜拍摄BSE(Back Scattered Electron)图片等过程像极了在座的科研汪们的科研一天~~~
由于本文经授权转载至微信公众号平台,为保证创作者版权,请大家点击下面的链接移步至公众号阅读:
在中科院读研的一天
鲸鱼的近亲竟然是河马?!
鲸鱼(Cetacea)属于鲸下目的一类海生哺乳动物,靠肺呼吸,鼻孔位于头顶,是温血动物,体温可以维持在37℃,心脏每分钟只有10次,厚重的脂肪层可用于保温,眼睛已经退化,视力较差,但是耳朵十分敏锐可以感受到超声波,部分鲸鱼靠回声定位。现代鲸鱼又可分为须鲸和齿鲸。其中须鲸约15种,以蓝鲸、灰鲸、座头鲸为代表的体型庞大的鲸类,虽然体型庞大,却仅靠滤食磷虾、小鱼为生。齿鲸约75种,以虎鲸、海豚为代表的小型鲸类,也有如抹香鲸等体型较大的鲸鱼。须鲸和齿鲸除了体型上的区别,还有鼻孔的区别,须鲸头顶为双喷气孔,齿鲸的鼻孔已进化为单孔,可以通过控制吸气量以达到潜入深海的目的。鲸鱼大部分栖息于浅海,但也有少部分栖息于淡水。
在分类学上我们可以看到端倪,鲸鱼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鲸河马形亚目-鲸下目,我们可以看到,鲸鱼是属于哺乳动物偶蹄目的,同属于偶蹄目的猪和牛一脸懵逼的看着自己的蹄子,没想到自己竟与这海洋中的庞然大物关系这么近。而鲸河马亚目下的河马怎么也想不明白,鲸鱼的近亲有且仅有河马自己。当然,最初这一发现也震惊了整个生物界。然而,确确实实,最新的DNA测序也表明鲸鱼和河马互为 ...
【延时摄影】蘑菇是如何生长的?看它慢慢长大真的有趣极了!
蘑菇属于一类大型真菌,在教科书里不太常见,我们对它们的了解不多。那么蘑菇是如何从菌丝变成子实体的呢?这个延时摄影视频会告诉你答案!
得益于我国电商与物流行业的急速发展,从电商平台购买种植蘑菇用的菌包并不困难。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尝试一下哦!
视频引用自@vokuno,仅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用于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如果可以,请到youtu.be/UNo6CxRcg3Q观看,支持原作者。
地球第五大洋——南大洋
那些年,地理老师上课叮嘱我们,一定要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名字,分别为:
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就在今年的6月8日,也就是“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宣布了最新的地图政策,正式承认南大洋!
由于本文经授权转载至微信公众号平台,为保证创作者版权,请大家点击下面的链接移步至公众号阅读:
改写教科书?地球第五大洋来了!
跳跃基因转座子究竟是什么?
转座子,也称跳跃基因,是1947年由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k)在对玉米糊粉层色斑不稳定遗传现象的研究过程中,首次提到的一种将完整遗传结构单位在基因组内部进行转移的新机制。Barbara McClintok后来又在2002年Fu H和Dooner H.K发表的论文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证明了任何一个生物个体在分子水平上,实际都是不断通过突变获得新序列,原有序列通过交换、插入、重排而演化的遗传重组个体。
这种可以转坐的遗传单位成为“可转坐的因子”或“转座子”。这种遗传重组方式与同源重组,位点专一重组(原核生物的典型重组类型)等在概念与机制上明显不同。由染色体的交换、倒位、易位等重组事件所引起的染色体片段的转移依赖的是RecA,B,D重组酶,位点随机、转移片段不定,而且可被紫外线、化学诱变等方式诱导提高频率。而由转座子介导的遗传重组依赖的是转坐酶和IR序列,诱变剂无效。而且转坐位点不依赖序列的同源性,但具有位点序列的偏爱,所以可以发生较高频率的插入突变和回复突变。即将一个特定遗传结构片段从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的过程,也因此将这种可 ...